各系(部):为促进学院教学内涵建设,落实课堂创新行动计划,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决定开展2017年度院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从我院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与共享,采用显性或隐性的分层分类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通过理论课和实验(实训、实习)课的有机结合以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各门理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建设一批教学理念先进、课程特色明显、信息化水平高、教学效果良好的品质课程(群),为提升我院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益确立标杆。
二、项目指南
申报者应依据以下项目指南确立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自行设计。
1.“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改革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上课程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者可以利用“中国大学MOOC”、“摩课书院”、“蓝墨云”等网络平台,或者自有课程教学网络平台,通过学生网上学习视频、讨论、作业等教学环节,开展线上教学;以重难点讲授、知识能力拓展、主题讨论等方式开展课堂(线下)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生态。
2.“分层分类”课程教学改革
探讨在现代班级制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者要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提出科学稳定的分层分类实施方案。方案中应包含分层分类的依据,可行性、合理性、稳定性分析,教学要求与考核方法等。要继续推进和不断完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平台课程的显性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更要开展通过学生作业,课外学习内容、课程考核,实验项目选做等方式的隐性分层分类教学,实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反复交替进行,力求“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以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者要以理论课和实验(实训、实习)课的紧密结合和有机统一为目标,积极探索适用于本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实一体”课型,以克服讲理论不讲实践(实验实训、实习)、讲实践(实验实训、实习)不讲理论的现象,提高各类课程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效率。
4.“自主学习”课程教学改革
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者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极端重要性,在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中选取部分章节作为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并将其纳入课程考核范围。要从教师指导、课程内容设定、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明确教师的职责,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创立有效的质量监控机制。
三、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负责人须为我院在职在岗教师,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本门课程不少于2轮。
2.课程须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已申报过同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课程不再参与本项目申报。
四、立项要求
1.项目研究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仅限1人,项目组人员一般为2-5人(含主持人)。项目主持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同时作为其他项目成员不得超过2项。
2.项目建设期为1年或2年,项目组可根据研究需要自行确定建设期。
五、申报程序
1.项目组申请,填写《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递交本课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各系(部)要对本部门项目进行初步评审,签署推荐意见并于9月25日前将申报项目汇总表、申请书(一式2份)、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系(部)为单位报送教务处(图书馆703西),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758633,材料电子稿发至844783911@qq.com。
3.教务处进行资格审查,组织专家组评审。
4.公示发文。
六、经费支持
每个项目资助经费0.5万元,一次性拨付。
七、工作要求
1.为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要求各系有计划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建设,至2020年各专业核心课程都应完成至少一次的课程建设。请各系(部)于9月25日前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报教务处。
2.同等条件下符合指南要求的课题优先立项。
3.同一教学班的若干门课程同时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或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则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4.项目将实行动态管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高级别项目。
5.凡经批准立项的项目,一般不得改变项目题目、研究内容和主持人。
附件:
1.院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表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模板)
3.2017年课程改革推荐项目汇总表
4.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表
教务处
2017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