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部门文件 首页 > 规章制度 > 部门文件 > 正文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2017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2017年03月17日 00:00  点击:[]

绍学院元培[2017]14号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2017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2017年是我院全面实施应用型建设、落实学院“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为做好今年教学工作,依据《关于“全程育人”理念下深化应用型建设的实施意见》(绍学院元培〔2016〕19号)、《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2017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对接市场、全程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深化专业(群)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强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落实学院“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教学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

1.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途径,推进专业(群)建设

以综合改革方式,开展校政企共建共管二级院系试点工作,推进二级院系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成立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群)建设发展、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建议和意见。继续以项目化方式推进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群建设,集中力量办好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依据绍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专业招生就业、专业大类分流、学生转专业等情况,优化专业布局,制定《“十三五”时期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做好翻译专业的新专业检查工作、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评估工作。不断推进“行业人才进课堂”活动,以此为平台,促进专业(群)与行业人才所在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2.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拟定《201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培养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各专业(群)要开展广泛地调研工作,从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的维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推进以企业冠名班、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产教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通用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衔接贯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学分的转换互认,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筹备召开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年度教学工作会议。

3.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内涵建设质量

落实学院《高校课堂创新行动计划2016-2017学年实施方案》,深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的分层分类教学改革,鼓励专业课程实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积极引进校外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优化公选课模块,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积极应对2017年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根据选考科目和专业学习要求,增设基础类选修课程。

注重对现有教学内涵建设项目的指导、检查和验收工作,通过项目申报指导讲座,项目实施过程交流,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方式,确保建设质量,提升项目建设效益。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做好历年建设项目的经费梳理工作。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开展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重点课程群建设,搭建教学项目建设平台。开展2017年度院级教学内涵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开展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积极申报省市级教学内涵建设项目。

4.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推进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规范实验课、实践环节的教学,加强过程性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立与专业学生数相匹配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高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集中性实习的比例。挖掘学院现有资源,建设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继续推进学生科研作品替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探索学生创新创业替代毕业实习工作。修订《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加强科技竞赛基地建设,鼓励开展科技竞赛学生团队建设,推动科技竞赛可持续发展。做好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和绍兴市第七届大学生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承办工作。

5.开展教师交流与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探索建立教师行业企业访问培养机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继续举办“教师教学发展研习营”,培养师德师风优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超的优秀教师。修订《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健全教学优秀激励机制。举办教学沙龙,继续组织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开展微课等为主题的系列培训。落实《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实施办法》,开展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工作。关注非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制定《基层教学组织管理办法》,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教研活动常态化。

6.加强教学学工联动,推进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

制定《学生学业指导手册》,加大对《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等与学生相关的教学管理类文件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了解学院规章制度。以学分制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完善学生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机制,完善学生学业指导和学业预警机制,每学期初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评估,对未达到学业要求的给予学业预警,并指导学生制定课业修读计划表,合理安排学习进度。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加强教学一线与学工一线的工作联动,建立学生学业状态反馈制度,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7.注重课程教学质量,探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落实听课制度,实行课堂开放。落实教学督导听课、评课制度,通过课后交流、编辑《教学督导简报》等方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督和指导。对实验实训课、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专项督导。完善教学质量检查反馈机制,加大对违反教学秩序情况的检查和通报力度,严守教学纪律底线。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以及学生等多个维度,探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修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规范课程考核工作要求,强调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鼓励建立课程试题库。

8.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制定《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以及选课、重修、免听等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规程,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实施教学工作例会和教学秘书例会制度,实行教务处例会制度。制订《优秀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评选办法》,调动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对教学主任、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培训和指导。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教务管理系统本地化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效能。

教务处

2017年3月8日

上一条:教材选用结算工作规程

关闭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浙江省教育厅 | 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您是本网站的第6362153位访问者|技术支持:海马科技